close

上次說了第一種怪獸Whiner,今天要來講一講有第二種怪獸:機器人。
遇到這種人,同事和老闆多數會想哭、或者哭笑不得!
這種人生存最好的地方大概是去工廠當流水線員工,因為不用動腦,按照SOP做就對了。
機器人有幾種特徵:
1) 一個口令,一個動作:
你說一,他就做一。你說二,他不會說三。
反正他照你說的就是了。路走一半行不通再回來問你。
2) 不太有創意:
不會去判斷或思考是否有更好、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。
你最後暴跳如雷的說「你如果知道有別的方法,幹嘛不做?」
他可能給你的無辜眼神說「可是,這個解決方案是你給我的呀!」
實在會讓其他人很無言…
3) 自我標準不高、積極性不夠:
或是我覺得說是不太有ownership,意思是不太把這件事情當成是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。
反正這件事情的結果做的好與不好,似乎跟我個人沒有太大關係!
你告訴他這件事情要做到什麼程度,他大概就做到這個程度。
他做事就好像是手上有個check list,每一項做了就算交差了事。
(「不關我的事呀」是機器人常說的話!圖片中的話為廣東話)
當然這些機器人可以說:
反正事情有做就好啦!多做公司也不會多付我錢。我幹嘛這麼拼命!!
而且有時候外界環境不好嘛!今天公司產品賣不好,是因為景氣不好,大家口袋裡沒錢!
專案進度delay,是因為RD的錯!總之呢,結果不理想,都不是我的錯!
但人生和工作並不是化學公式,把check list上面每一項都做了,也不代表就會有理想結果。
首先,如果凡事抱持著多做也不會多賺錢的心態,
那這類人大概一輩子處於公司的基層員工,很難成為老闆考慮升職加薪的對象。
老闆要的是可以主動幫他解決問題的人、凡事站在公司(甚至是站在老闆)的立場思考問題的人。
因為這樣的人是和公司發展站在同一陣線上,是幫忙公司把業務往前推進的人。
所以多做事、多想一步並不是浪費你的時間精力,而是在為你的職業生涯做長期投資。
人家說,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。而不是看到機會才開始準備的人。
至於「不是我的錯」這點嘛... 也許可以這樣說啦...
他們都按照別人說的去做了,所以結果不好不是他們的錯囉?
但我覺得還是這些機器人的問題,不能只怪給他們指示的人。
畢竟在職場上就是要看成效,成效沒出來基本上不能算成功。
就好像大學聯考一樣(oops, 暴露年齡,現在已經叫指考),如果不幸沒考好就真是沒考好了。
當然可以怪數學出太難、老師猜題不准,但也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準備不夠呢?
而最後分發到比預期後面15名的志願,也不能怪到其他人身上。
這就是結果和事實,無論什麼原因(或藉口)都無法改變。
當然事情不可能一次就做的很完美,所謂的過程都是學習成本。
過程當然重要,因為這個學習成本可以讓你下一次的結果更好!
但是在今天的商業社會還是非常結果導向的:
產品賣不好的結果,就是公司營收降低;營收不好,你的薪水很有可能不會漲。
長期如此,公司可能就要想出各種縮減成本的方法,包含裁員。
要在職場上表現良好,其實沒有那麼困難,多用心一點點即可
跟大家分享我工作幾年來的職場心得:
1) 積極解決問題。
接到工作和指示的時候,先想想,到底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達到老闆要的結果?
除了照著老闆或同事說的去多多拜訪客戶之外,花點時間思考怎麼樣可以讓產品賣的更好:
有沒有找對目標客戶?有沒有拜訪到關鍵決策者?行銷策略是否正確?
通路有沒有找對?是否真正了解到客戶的需求?
2) 預先發現問題(或是先試想接下來可能會產生的問題)。
如果平常都有密切的和專案經理溝通,專案進度延後就不太可能在最後一刻才知道?
研發人員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,是否可以即時知道他有沒有解決方案或是其他替代的方法?
甚至針對整個專案延遲,自己有沒有準備 back-up plan?
這些都是應該預先考慮的問題,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了,才像個孩子一樣面帶難色的問老闆或同事 「怎麼辦?」
(當然這種事情一定會發生,我建議的作法是你要即時報告問題,而且同時要提供解決方案)
最後來談談 "ownership" ,中文的意思是"所有權"。
其實也就是說把這件事情當做是你自己的事情來努力做好!
就算在這件事情只是扮演一個輔佐的角色,或是被指派去做這件事情,
但如果可以把事情當做是自己的事來努力,那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。
既然都必須要投入這些時間精力來做事情了,
如果多下一點點功夫就可以讓事情的結果有很大的改善,何樂而不為呢?
我自己的經驗是,在職場中,正確的工作態度真的有很大的幫助!
現在工作環境這麼惡劣、錢這麼難賺,大環境也不好,
如果只是一直在抱怨,卻不多積極努力一點,那是沒有用的。(參考令人抓狂的職場怪獸:Whiner)
我覺得古人說的「反求諸己」還是很有道理的!
而且就算現在大環境這麼差,也經常可以在身邊或媒體中看到表現的很好的人,
所以我們也沒有理由會做不到的!
要相信自己永遠都有能力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的!

全站熱搜